突破,从课堂开始——对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解读(一)
2014/10/31 16:30:22

6月21、21日,学校给我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赴潍坊参加“翻转课堂”课题研讨会暨昌乐一中现场观摩会,两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把自己学到的一些东西和不成熟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解读“翻转课堂”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1.起源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翻转课堂模式由此诞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2.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就是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自习(或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自习(或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中,知识是在导学案(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通过微课帮助获得的。网络技术、微课、导学案成为翻转课堂的三大支点。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中各要素的比较     
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教师 
知识传授者 
学习指导者、促进者 
学生 
被动接受者 
主动研究者 
教学形式 
课堂讲解+课后作业 
课前学习+课堂探究 
课堂内容 
知识讲解传授 
问题探究 
技术应用 
内容展示 
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工具 
评价方式 
传统纸质测试 
多角度、多方式
3.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其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关键的组成部分。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微课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平台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进行一对一指导。课堂上帮助学生在“对话”和“协商”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4.翻转课堂的优势
学生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从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功用来看,使学生利用数字化设备,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个性化学习。
教师实现了个性化指导。教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一对一指导。
(二)什么是微课(Micro Course)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时间一般不超过8分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内容的小视频。微课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对学习者而言,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学习,可以暂停、*************、重播,有利于根据个人情况完成学习,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2.微课制作类别和遵循的原则
(1)根据学情和教材分析,精选微课内容,提高讲的针对性。
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微课不可能是教师讲课全部内容的“大搬家”,而应是精心选取一个碎片化的“点”展开教学。根据“点”选取角度不同,可以把微课设计为以下类型:
a.难点突破型:是最常见的一种微课类型。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分析或教学经验,预设教学难点并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处理,以期得到突破。可采用有趣、直观的手段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微课效能。
b.疑点讲解型:是在导学案批阅或者学生问题征集后,根据反馈的信息确定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点,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录制微课进行讲解。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破疑。同时,为了提高“破疑”的效果,适当围绕疑点上挂下联形成微课专题,力求从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消除学生的疑点。
c.知识拓展型:据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