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心组织“新高考背景下教与学方式变革研讨交流”活动
2020/6/3 9:06:59

为增强新高考意识以应对新高考挑战,我校举办新高考背景下教与学方式变革研讨交流活动。冯晓、刘艳丽、张涛、吴晓文、纪宁宁、王娟六位教师被推荐为发言人,他们围绕新高考对教和学的影响,结合高考考题,就准确把握高考新方向、提高高考备考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以及全面提升“教与学”的质量方面发表了较为深刻的见解,提出了宝贵建议。他们的文章凝聚了教研组和个人的教学智慧,突显了勇于探索、创新与实践的精神,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情怀。
课程中心对研讨交流材料进行了编辑、整理,分期推送到学校教育教学公众号,同时组织各教研组教师进行阅读学习和交流。本期推送的是刘艳丽老师的《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刘老师从新高考考查特点、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新教材使用等方面谈了自己和本教研组的做法,案例生动鲜活,紧密切合高考和教学实际,富有借鉴和学习的价值。
附:
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新高考背景下教与学方式变革研讨交流材料之一
刘艳丽
新时代呼唤新高考,新教材要有新作为。
高考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资历尚浅,不敢深谈,只就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对高考粗陋的理解和大家交流,希望各位老师能批评指正。
主要谈两个方面:一是新高考特点及与新材的对应,二是整本书阅读。
一、新高考
通过分析近三年高考全国卷9套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新高考呈现出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国家和青年为落脚点;二是更加注重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的考查。
(一)以国家和青年为落脚点
原来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个人价值观的问题,也就是提提罢了,根本没办法考。但现在才发现,这种想法误导了我们的备考方向。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厚植家国情怀。以全国Ⅱ卷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北京卷作文“2019的色彩”为例,意在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他题型同样如此,默写题中,全国Ⅰ卷表达的是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全国Ⅲ卷喻示的是青少年要有坚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古代诗歌鉴赏题中,全国Ⅱ卷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文言文阅读题中,江苏卷体现出汤显祖持身端洁、不慕权贵,上海卷体现出项经爱护百姓、敢于担当,这些人物和事迹都是当代青年品德修行的榜样。
全国1卷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      ,      ”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3卷《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      ”两句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全国2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率陶为己忧。(《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