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分析】
尽管历史科目在高考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且多为基础性的知识,以及学生结合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不能因为在高考中所在的比重不大而忽视历史教学。历史是一个国家发展变化的见证,是一个民族凝心聚力的灵魂,一个丧失灵魂的民族仅是一个躯壳,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因此,历史课堂教学除了承担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成为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历史老师,特别是高三历史教师更应该清楚自己肩负的职责。然而,经过几年的历史教学,我发现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相比与课改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在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普遍对历史缺乏认知感、基础知识很薄弱,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普遍将历史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灵活贯通使用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改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知史、明史,更使之真正成为中学育德功能的主战场,乃是当务之急。
【指导思想】
首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过去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老师的主题性,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感知历史材料到理解材料,从认识具体现象的本质到巩固所学知识再到具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这一系列教学信息的传递,都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打消大多数学生对教师存有的依赖心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化学生的学习热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且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
其次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学生之间对知识的掌握,对问题的分析难免会存在差异,对于老师来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施教,而不能“一刀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该引导和注意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打好基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严格督促,使之能够跟得上课堂教学的进度,不至于差距越拉越大。
【改进措施】
首先,自己要克服满足心理,认真钻研,精心备课。不能以为自己交过了知识,再拿起来很容易,没必要进行认真准备的心理,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并通过不断地学习,积极吸收新的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平时教学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要合理把握教材,使自己成为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对于重点知识要进行挖掘和整理,对于一般知识要使学生能理解,有印象,可以通过不同的线索来串联各个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理解。并且要多方面、多渠道的了解各地关于历史高考相关信息,研究各地模拟试题,切实把握高考的方向和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高三教学。
其次,要授之以“渔”。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生,更是一种方法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技记忆规律敢于质疑,善于整理历史线索,将所学知识进行不同层面的串联,最后达到综合运用分析的目的。并且要注意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审清题意基础上再答题的习惯。答题时注意史论结合,运用规范化语言作答。
再次,要从四个层面引导学生,真正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一记: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记忆,特别是对于学生自己还没掌握的重点知识知识要重点进行记忆,通过情景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审: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特别是对于重点知识的学习存在的漏洞要及时探查,及时弥补疏漏;
三翻:通过翻看自己的笔记以及做过的习题,查缺补漏,在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自己以前做过的并且出错的知识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查清出现错误的原因。
四做:通过有选择性的强化练习,特别是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不断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