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我在高一十一班执教一节研讨课,课题为《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中,我将假期期间制作的微课成功引进课堂,但也有一些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改进。
1、 成功之处
本章为鲁科版化学必修2第2章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1课时)的内容 ,“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是一节属于理论性较强,概念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全体教师依靠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借助多媒体制作和使用了PPT课件,并在解决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概念问题导入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引入了微课,遵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这一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来,从而达到着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目的。以氯化钠、氯化氢典型的化合物为例,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微课(手机录制,知识讲解型),使学生在理解概念问题上更加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进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实质,并为进一步分清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抓住知识的另一主线——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打好基础。在播放微课之后,学生首先自学,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增强互动的同时,关注学生整合、归纳知识的过程,基本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
本节教学中,我共制作使用了三个微课:以氯化钠为例探究离子键的形成,以氯化氢为例探究共价键的形成(手机录制)以及本节课的知识回顾总结(超级录屏8.0录制),微课总用时10分钟左右,微课、PPT课件配合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分组探究“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比较”“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比较”等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依托微课展开探究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讨论结果,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教师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微课设计与课件、学案交融,相得益彰,化学键的形成这一难点进行突破,不但获得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还能给予学生良好的思维启迪,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存在问题与困难
微课录制方面:用手机进行录制微课相当于手写板可以将老师的教学思路更加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但是录制的微课容量大一个三分钟左右的微课所占空间在
学生达成方面:有些学生对共价键、离子键形成的条件及规律归纳不全面,应用时感到困难;基于学生原有的基础,因电子式概念不宜在此处拓展,教学中给学生造成悬念(尤其是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极少数学生参与程度并未达到最主动,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的节奏有待进一步加强。
3、 今后努力方向
利用网络资源,多方面寻找素材,将文字变为动画画像,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本节课只是初步实现了课内的翻转,今后要逐步尝试课外翻转,通过微课,帮助学生对本节核心知识进行概括、整合,尝试将微课资源网络共享,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